• <dfn id="6akog"></dfn>
      <dl id="6akog"><abbr id="6akog"></abbr></dl>
      <dfn id="6akog"><code id="6akog"></code></dfn>
    • <center id="6akog"><source id="6akog"></source></center>
      信息名稱:常州市地質資料管理辦法
      索 引 號:014109824/2017-00019
      主題分類:土地 體裁分類:其他 組配分類:其他 市自然資源和規(guī)劃局:本機關政策文件
      文件編號:
      產(chǎn)生日期:2017-06-10
      發(fā)布機構:市國土局
      發(fā)布日期:2017-06-10
      廢止日期:
      內(nèi)容概述:常州市地質資料管理辦法
      常州市地質資料管理辦法

       

      第一條 為加強全市地質資料管理,充分發(fā)揮地質資料在我市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中的作用,保護地質資料匯交人合法權益,根據(jù)國務院《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國土資源部《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實施辦法》等有關規(guī)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市行政區(qū)域內(nèi)地質資料的匯交、保管和利用,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 市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按照權限負責本市行政區(qū)域內(nèi)相關地質資料匯交、保管、利用的監(jiān)督管理工作。

      市建設、交通、水利、環(huán)保、農(nóng)業(yè)等主管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地質資料匯交的相關工作。

      第四條 地質資料匯交人應當按照國家、省和本辦法附件規(guī)定的范圍匯交地質資料。

      第五條 市地質資料館藏職能機構依法接收、保存、管理匯交的地質資料,履行下列職責:

      (一)負責接收、驗收匯交地質資料的具體工作,按照規(guī)定向省地質資料館藏機構轉交應向省匯交的地質資料;

      (二)建立和維護地質資料信息服務系統(tǒng);

      (三)開展地質資料綜合研究,依法為社會提供地質資料服務;

      (四)向市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編報年度地質資料保管和利用年報;

      (五)承擔市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交辦的有關事宜及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其他職責。

      第六條 市地質資料館藏職能機構應當配備必要的專業(yè)人員,具備乙級檔案館標準的硬件設施,地質資料的接收、整理、保管、保密和利用等管理制度健全,具備建立地質資料信息系統(tǒng)并提供地質資料社會化網(wǎng)絡服務的能力。

      第七條 市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對在地質資料管理工作中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

      第八條 從事礦產(chǎn)資源勘查、開采或其他地質工作產(chǎn)生的下列地質資料向市地質資料館藏職能機構匯交:

      (一)小型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huán)境地質勘察資料;

      (二)可供開采的、礦產(chǎn)儲量規(guī)模為小型的并只能用作普通建筑材料的砂石、粘土和其他零星分散的礦產(chǎn)資源勘查開發(fā)形成的地質資料。

      其他地質資料向省地質資料館藏機構匯交,匯交人也可以向市地質資料館藏職能機構匯交,由市地質資料館藏職能機構轉交省地質資料館藏機構。

      第九條 從事礦產(chǎn)資源勘查開發(fā)的探礦權人、采礦權人和承擔由國家出資的地質工作項目的地質勘查單位,是地質資料的匯交人。

      非國家出資的地質工作項目、探礦權人或者采礦權人,可以書面委托承擔地質工作項目的勘查單位,代為匯交地質資料。

      第十條 地質資料匯交人,在轉讓探礦權、采礦權后,其匯交義務同時轉移,探礦權、采礦權的受讓人是地質資料的匯交人。

      第十一條 地質工作項目由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出資人共同出資開展的,各出資方對地質資料匯交義務負有連帶責任。

      中外合作開展地質工作的,參與合作項目的中方為地質資料匯交人,外方承擔匯交地質資料的連帶責任。

      第十二條 匯交人已向市有關部門提交的工程建設資料中,包含地質資料且符合匯交要求的,匯交人不再重復匯交,相關部門應當與市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共享;不符合匯交要求的,匯交人應當另行匯交。

      第十三條 地質資料匯交人應當按照《地質資料管理條例》以及《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實施辦法》的要求,在規(guī)定的期限內(nèi)匯交地質資料。

      匯交人通過市地質資料館藏職能機構向省地質資料館藏機構轉交地質資料的,應當在規(guī)定的期限內(nèi),提前60日向市地質資料館藏職能機構完成匯交工作。

      第十四條 市地質資料館藏職能機構應當自收到匯交的地質資料之日起10日內(nèi),依照有關規(guī)定,對匯交的地質資料進行驗收。驗收合格的,由市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出具地質資料匯交憑證;驗收不合格的,退回匯交人補充修改,并限期重新匯交。

      第十五條 匯交人通過市地質資料館藏職能機構向省地質資料館藏機構轉交地質資料的,市地質資料館藏職能機構應當及時審驗,經(jīng)審驗合格的,出具受理憑證,并在審驗合格后30日內(nèi),將匯交人匯交的地質資料轉交省地質資料館藏機構。

      第十六條 匯交的成果地質資料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一)按照國家有關地質報告編制標準、要求編寫地質報告;

      (二)地質資料準確、齊全、字跡工整,有利于長久保存;

      (三)制印清晰、著墨牢固,規(guī)格、格式符合有關標準、要求;

      (四)電子文檔的資料內(nèi)容與相應的紙質資料內(nèi)容一致。

      探礦權人、采礦權人匯交的地質資料,還應當附有勘查許可證、采礦許可證的復印件;經(jīng)過評審、鑒定、驗收的地質資料,還應當附有評審、鑒定、驗收、備案的正式文件或者復印件。

      第十七條 對匯交的地質資料,市地質資料館藏職能機構應當及時登記、整理、編制檢索工具,做好地質資料的保存、鑒定、統(tǒng)計、編輯研究、保護和利用工作。

      第十八條 對地質資料的保護,按照《地質資料管理條例》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

      第十九條 單位和個人可以持單位證明、身份證等有效證件,查閱、復制、摘錄已公開的地質資料。

      單位和個人需要查閱、利用保護期內(nèi)地質資料的,應當出具匯交人同意的書面證明文件。

      復制地質資料的,市地質資料館藏職能機構可以按照規(guī)定收取工本費。

      第二十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因公共利益需要,可以查閱、利用保護期內(nèi)的地質資料。

      第二十一條 國家出資開展地質工作形成的具有公益性質的地質資料,自匯交之日起90日內(nèi)向社會公開,無償提供全社會利用。

      第二十二條 未依照《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及《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實施辦法》規(guī)定的期限匯交地質資料的;匯交的地質資料經(jīng)驗收不合格且匯交人逾期不按要求修改補充的,依照有關規(guī)定予以處罰。

      第二十三條 地質資料利用人損毀、散失地質資料的,依法予以賠償。

      第二十四條 市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和市地質資料館藏職能機構工作人員有下列行為的,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非法披露、提供利用保護期內(nèi)的地質資料的;

      (二)封鎖地質資料,限制他人查閱、利用公開的地質資料的;

      (三)不按規(guī)定管理地質資料,造成地質資料損毀、散失的;

      (四)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其他行為。

      第二十五條 本辦法自2017年8月1日起施行。

      附件:常州市成果地質資料匯交細目

       

      附件:

      常州市成果地質資料匯交細目

      一、巖土工程勘察資料

      建設工程的巖土工程勘察報告(包括附圖、附表、附件)以及電子文件。

      二、水文地質、工程地質資料

      (一)區(qū)域的或國土整治、國土規(guī)劃區(qū)的水文地質、工程地質調查報告和地下水資源評價報告;

      (二)重要能源、工業(yè)基地、港口和重要供水水源地的地質勘察報告;

      (三)單獨編寫的礦區(qū)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報告,地下熱水、礦泉水等專門性水文地質報告。

      三、區(qū)域地質調查資料

      各種比例尺的區(qū)域地質調查報告及其地質圖、礦產(chǎn)圖。

      四、礦產(chǎn)地質資料

      (一)礦產(chǎn)勘查地質資料:各類礦產(chǎn)勘查地質報告、礦產(chǎn)資源儲量報告;

      (二)礦產(chǎn)開發(fā)地質資料:各類礦產(chǎn)生產(chǎn)勘探報告、礦產(chǎn)資源儲量報告、礦產(chǎn)閉坑地質報告。

      五、長江沿岸帶地質資料

      長江沿岸地形地貌調查報告,地質調查報告,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huán)境地質調查報告,地球物理、地球化學調查報告。

      六、環(huán)境地質、災害地質資料

      (一)地下水污染區(qū)域、地下水人工補給、地下水環(huán)境背景值、地方病區(qū)等水文地質調查報告;

      (二)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面開裂等地質災害調查報告;

      (三)建設工程引起的地質環(huán)境變化的專題調查報告,重大工程和經(jīng)濟區(qū)的環(huán)境地質調查評價報告等;

      (四)地下水人工開采補給量、地下水水位、地下水水質等地質環(huán)境監(jiān)測報告、水資源論證報告;

      (五)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勘查報告;

      (六)建設項目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報告。

      七、地震地質資料

      地震地質調查報告,地震地質考察報告,地震地質研究報告,工程建設場地地震安全性評價報告。

      八、物探、化探地質資料

      區(qū)域物探、區(qū)域化探調查報告,物探、化探普查、詳查報告,遙感地質報告及與重要經(jīng)濟建設區(qū)、重點工程項目的水文、工程、環(huán)境地質工作有關的物探、化探報告。

      九、地質、礦產(chǎn)科學研究及綜合分析資料


      (一)經(jīng)國家及省和市一級成果登記的各類地質、礦產(chǎn)科研成果報告及各種區(qū)域性圖件;

      (二)礦產(chǎn)資源開發(fā)利用規(guī)劃、礦產(chǎn)儲量表、成礦遠景區(qū)劃、礦產(chǎn)資源總量預測、礦產(chǎn)資源分析以及地質志、礦產(chǎn)志等綜合資料。

      十、其他地質資料

      旅游地質、農(nóng)業(yè)地質、深部地質、第四紀地質、新構造運動以及土壤調查等地質報告。

      色色资源网一区二区免费,国产超碰人人爽人人做人人添,深夜在线观看av,麻豆久久久久久久
      • <dfn id="6akog"></dfn>
        <dl id="6akog"><abbr id="6akog"></abbr></dl>
        <dfn id="6akog"><code id="6akog"></code></dfn>
      • <center id="6akog"><source id="6akog"></source></center>